在众多自媒体与地产营销号鼓吹着中大纺织商圈将会集体搬迁至清远,幻想未来海珠这块宝地将会迎来史诗级的旧改工程的时候,中大纺织商圈已经默默的在2022年12月12日起有序复市。
“希望商圈各市场以复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复工复产和产业升级,共同擦亮‘中国纺织时尚名城’称号”,这是对中大纺织商圈最好的祝福。
充满信心,不会放弃广州市场
12日在中大布匹市场附近的瑞康路上,小编们看到路面上人流明显增大,布料运输车辆开始增多,在广州国际轻纺城,不少布料档口已开门,工人们在忙着打扫卫生、整理货品、场所消毒准备营业,市场逐渐恢复了忙碌。
在走访中,商家普遍反馈:“疫情三年,大家都很难熬,需要一起努力,但对广州充满信心,不会因为疫情而放弃广州的市场。”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精神,造就中大纺织圈的奇迹。
以中大布匹市场为例,其诞生和发展完全是依赖于市场口碑和行业认可,纯粹依靠自身产业力量,在二十多年来由众多行业企业参与经营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总面积超过1000多万平方米的超级专业市场集群,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辅料市场,发展过程中完全没有政府的扶持和资本助力。在21世纪之初,由于所从事行业属于基础工业,与城市未来规划不符,甚至是受到政府行政整治和规划压制,但仍然顽强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专业市场集群,在行业内可堪称中国奇迹。
在走访中,对正在复工业主进了随机采访。以下是一位比较有代表性接受采访老板的发家历程:
随着市场防疫广播规律地重复响起,姚老板正在和员工整理准备出货一批衣服。在他所经营的这家原创服装工作室里,挂着应季最新款羽绒服、大衣,并按照颜色、品类做了分区。“坚持开店,总会等到客人来。”疫情以来,尽管生意难做,但他一直没有关店。
在姚老板看来,实体店铺是根基,无论多困难,也不能舍弃。在创业之初,他从一个十平方米的小档口起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再满足于单纯选品拿货销售,而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于是,他尝试着独立设计年轻人时装,逐步建立完整的生产链条。2019年,姚老板将现档口升级为150平方米的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姚老板依稀记得在疫情之前,新店的生意特别旺。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之时,新冠疫情来了。由于疫情防控,市场内客流量同比降了三、四成。
为了解决产品出路问题,遇到当时正在兴起的实体电商风,姚老板一开始处于观望状态,认为单凭当时团队实力,没有足够精力去学习驾驭新兴的电商打法,还是希望专注做好实体店。但后来随着疫情席卷全国,线上销售成为中小服装企业唯一出路的时候,也只能默默开始电商之路。
电商初始,姚老板首先从熟客做起,每天通过微信给老客户发图片、视频,在线选购下单。从以前“客找货”转变成“货找客”。当客源增速放缓时候,他有瞄上正在升温的直播带货,在保持原有模式不变情况下,增加直播团队,寻找更多的新客源寻求商机,通过更好服务,改变传统营销手段,逐步摸索着进入全新销售领域。
随着在新领域坚持与学习,团队坚持每周三次直播,新客户群体有了明显增长,销售额也水涨船高。在最近销售额最高的一场,仅四个小时销售额就突破十万。即使在疫情前,也很少有这么高的销量。
尝到甜头的姚老板,坚定了发展线上渠道的决心。9月他在新平台开设账号,开始进入不同赛道寻找商机。虽然疫情变化无常,但姚老板仍未停止前进,因为他非常清楚如果原地踏步就会被行业淘汰,所以即使疫情影响甚巨,他仍要小碎步前进。正是靠着这种稳中求进的心态,他带着团队在疫情下坚持了整整三年仍然存活。
随着疫情管控阶段性结束,市场开始恢复营业……一个个利好消息,让姚老板看到更明朗的转机。人员物资流通没有顾虑,他相信采购商们将会再次把酒言欢,畅谈生意。
“这是个过程,需要等待,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姚老板发现,线上线下并不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关系,反而可以相辅相成。接下来,他计划把线上积累的客户引流到线下,持续壮大店铺。
姚老板不是个例,在这个纺织商圈中,一个又一个姚老板存在,虽然丧失Q4季度业绩,但他们对未来充满着信心,最艰难的时刻已然过去,起家之地未曾沦陷,团队仍然斗志昂扬,自家的出品是他们信心所在。
延期通知!2022 • 第五届全国智慧新零售信息大会暨时尚行业CIO盛大年会再次延期!
详情请关注公众号后续推文
如您有问题,可随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在公众号留言
*添加以下秘书微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时尚行业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