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俱网正在升级中,更多功能与服务,敬请期待!

17 年,能使一个中国服装品牌改变什么?

Temple 东景缘距离故宫很近。它建在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的一条小胡同里,窄到只能容纳一辆机动车单向穿行。但在 7 月的最后一个周二,这条细细的胡同却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在略微困惑地找到掩藏在拐角处的入口,确认过挂在庭院里的海报,他们走了进去。

 

ERDOS「邂逅东西 · 情感衣旧」展览在这里举办,讲了一个和 ERDOS 艺术总监 Gilles Dufour 有关的故事。

 

2008 年,Dufour 从巴黎来到北京,成为 ERDOS 艺术总监。他曾在 Balmain 和 Chloé 工作,担任 Chanel 设计总监一职有 15 年。同一年,Karl Lagerfeld 率领 Fendi(另一个 Dufour 任职过的品牌)在长城举办大秀,创下诸多国际奢侈品牌的先例。

 

 

ERDOS 当时还叫「鄂尔多斯」,艺术总监的职位还不为大部分中国服装品牌青睐,更不用说聘请一个外国设计师来掌舵创意。

 

17 年后,鄂尔多斯已经在转型中分化成了数个品牌,包括高端定位的 1436、强调时尚属性的 ERDOS、塑造经典形象的「鄂尔多斯 1980」,以及突出年轻化的 BLUE ERDOS 和童装 erdos KIDS。其中,媒体形容 ERDOS 时用的词汇是「当代品质」和「现代美学」,而 Dufour 正是塑造 ERDOS 如今特质的人。

 

这段故事显然值得一场展览。

 

 

由明代寺庙遗迹改建的 Temple 东景缘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它如今的样貌是比利时人 Juan van Wassenhove 长达 5 年的修复和改造后形成的。当一个诞生于内蒙古的服装品牌和一位来自法国的设计师想要为他们的友谊寻求展示空间,这是个合适的场所。东方文化和西方创意思路交融的线索在展览里随处可见。

 

「美学档案馆」是这场展览的核心,陈列了由 Dufour 入主以来设计的 17 套经典作品,包括一件西方街头风格的超大号生肖针织衫、涂上大片荧光粉的新中式套装、带有东方涂鸦图案的多色印花长裙,以及他在任职后便迅速推出的彩虹纽扣衫。当诞生于不同年份和阶段的作品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其中的美学线索便更为清晰了:自由和张扬的基调由色彩和印花奠定,多样的技法则不断拓展了羊绒这一材质所能触及的设计边界。

 

 

几间厢房一字排开,分布在主屋一侧。一间展示了出自 Dufour 之手的布料样品、草稿以及为他带来灵感的种种物件。品牌档案里未完成的创作过程,都被策展团队如实地还原,并以合适的方式呈现。鹅黄的小样被别在一块白底的针织面料上,黑色的碎布条用胶带看似胡乱地粘在透明玻璃底,三面不同颜色以中国风景水墨画为灵感的针织面料,则被装裱妥当,挂在纯黑的展墙上。无数次地打样、摆放、拼凑,是 Dufour 常用的创作方法,成品,或者说他观念下的美学,也正是从这不断实验过程中得来。

 

另一间的长桌上,摆放了一块印有传统书法中文字体的巨大拼布,白色的针脚连接起厚薄、疏密、大小和图案都不尽相同的各式面料。受邀嘉宾可一同加入,参与类似拼贴(collage)的创意过程。这种名为「Patchwork」的面料拼接方式为设计师喜爱,场地中还特意摆放了一张用拼接艺术印花羊绒毯制成的沙发。在 ERDOS 女装设计总监盛名看来,这种拼接艺术印花对品牌具有标志性意义:「拼接艺术印花或许只是一种图案风格的表现形式,但当它被应用于羊绒,才代表 ERDOS。材质为艺术带来的是质感,艺术为材质带来的是审美或附加值。羊绒时装和艺术相结合,是 ERDOS 独特的美学之一。」

 

 

和展览同时推出的还有一部纪录片和一场晚宴。在纪录片里,ERDOS 的高层、设计师以及数位熟悉品牌和设计师的媒体人,慷慨分享与 Dufour 共事的经历和对他的祝福。到了晚上的宴会,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臻和执委张奕龄,共同给他颁发了荣誉艺术总监证书。

 

「在与 Gilles Dufour 合作的 17 年间,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王臻在晚宴上以一段致辞来总结双方的情谊,「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将东方的人文之美与西方的激情之美编织、融合成一种更为鲜活的表达,让羊绒从此突破了功能性的桎梏,也重新定义了设计的意义。」

 

 

在许多消费者眼中,如今的 ERDOS 是个年轻的品牌。在北京,ERDOS 的门店开到了国贸商城、王府中环和颐堤港 —— 年轻人和高净值人群常去的商场。

 

新的形象被市场认知且认可,是品牌转型成功的标志之一。

 

然而在 17 年前,尚未细分的鄂尔多斯正在面临形象老化的挑战。那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标语和高品质的羊绒服饰产品,让它建立起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它曾经是首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中国服装品牌,并且还在上世纪自建过模特队。

 

 

「最初的鄂尔多斯还只是个羊绒衫品牌。」盛名说道,她 2003 年大学毕业后就在鄂尔多斯集团工作,自 Dufour 加入后共事至今,成为 ERDOS 现在的女装设计总监,「当时中国的百货公司里永远有一层『羊绒楼层』,每个品牌只以柜台形式运营,只有上半身的服饰羊绒衫,没有其它品类。」

 

这种情况在 2010 年前后出现了变化。

 

市场的趋势让曾经在线下占据主导地位的百货商场逐显颓势,一批依赖百货渠道的品牌也深受打击,羊绒楼层也在萎缩。同时,消费者的喜好不同了。羊绒是高品质材料的代名词,可是市面上的产品大多不适合春夏季穿着,似乎还有些老气。

一批改革开放后成立并迅速发展的品牌则走到了转型节点,外部形势和公司内部代际结构的变动,都在倒逼着它们做出改变。鄂尔多斯属于羊绒品牌里最早开始做四季化穿着的一批,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正在经历空前的国际化浪潮,不少中国服装品牌开始考虑入手国际创意资源。

有些事情能够落地,或许就是时代浪潮冥冥之中推动的结果。最初 Dufour 只是受邀来中国授课,分别去了北京、上海和深圳。很快有三家大型服装公司抛来橄榄枝,但只有王臻和张奕龄去巴黎拜访了他。三人在一家餐厅见面。Dufour 忘了带信用卡,王臻和张奕龄支付了账单。

 

「那时很多中国的服装公司向我发来职位邀约,而我的想法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做新的尝试。这在当年的行业里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甚至可以去做一些设计上的试验。」Dufour 说,「更何况,中国确实代表了未来。」

 

 

其实,东三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可能才是 Dufour 在北京甚至中国最熟悉的地方之一。这些年里,他淘到了各种不同的物件,对中国的数个朝代颇有了解,并且也从中寻获了无数创作新系列的灵感。最近一次从巴黎飞到北京后,他很快就挑了个日子去逛逛。

 

不过,在 2008 年正式成为 ERDOS 艺术总监之前,Dufour 对中国时尚行业的了解并不算多。《全球商业经典》杂志曾在一篇 2011 年的采访文章中描述了好几种他选择加入的理由。用他朋友的说法,这是一次「东方冒险」。

 

但无论如何,这位热衷于淘旧货的设计师,的确为 ERDOS 和当时的中国服装品牌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和工作方式。比如应该选用真人模特试装,直接观察衣服和整体造型搭配是否恰当;又或者,用做时装而非品类的思路去工作,把羊绒做成外套、西装和裙子,还要有印花图案。

「ERDOS 当时正在改变,然而在变得时尚这件事上却略为缓慢。不过,它拥有可以改进的潜力。大家非常努力,羊绒质量上乘,并且还有设计学校以及庞大的生产供应链。」Dufour 说,「只需要多一点投入,它就会生长得更快。」

现实情况里,事情却复杂得多。

 

光是跟 Dufour 磨合,盛名就花了不少时间。当时任职于针织部门的她曾怀疑 Dufour 手中那些夸张的、镂空的、紧身的设计是否与 ERDOS 的形象符合。「按照我当时固有的对品牌在中国女性市场的认知,我认为他的那部分东西不太会被消费者接受,甚至还跑去问张总(张奕龄),这还是我们的品牌吗?」

 

如今已是 ERDOS 经典元素的彩虹扣,在设计阶段也经历了内部的拉扯。Dufour 提出想法后,盛名在工厂用彩布包好了五六十个纽扣,对效果很满意的她只想着赶紧把扣子缝到衣服上,因为「已经很漂亮了」。但 Dufour 决定,那些缝到了衣服上的扣子必须全部剪掉,重新排列颜色的渐变顺序。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销售层面。当时 ERDOS 尚未组建自己的买手团队,站在品牌形象和市场销售的角度通盘考虑下订单。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占据主导,为了说服他们接受新的形象并继续订货,王臻和他们开了无数个会。

 

 

公司的态度,是要无条件支持 Dufour。盛名从张奕龄那里得到的回复是,「我们既然邀请他加入,就是要百分之百相信他的创意。」这种坚持很快获得了回报。Dufour 加入后的第一场时装秀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印花、编织技术和色彩应用发生了改变,传统概念里的厚重羊绒也变成了晚装大衣和轻盈的礼服裙。

 

「我无意将羊绒简单地视作一种材料。」Dufour 说,而这也正是他「做时装」思路的体现,「它可以柔软、性感却又具备奢侈特质。人们可以穿着由羊绒制成的外套,但也可以选择以羊绒材料为核心的运动服饰去慢跑。」

 

2010 年,ERDOS 推出了首个春夏系列,宣告正式迈开面向四季化穿着方式的转型步伐。至于之前曾让盛名感到有些不解的彩虹扣搭配,后来变成了 Dufour 入主后最早的爆款之一,并在接下来的 17 年里频繁出现。「当这些扣子被剪掉并且按照颜色重新排列,那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多以前的想象其实还不够充分。」盛名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她由此开启了重新学习的经历,「我面前仍然有巨大的空间,去赶上他所能够看到的层次。」

 

 

与之伴随而来的,是 Dufour 愈发频繁的洲际之旅。他通常每个月会来一次北京,把花摆满位于西城区鄂尔多斯大楼的办公室,还带来了不少艺术和时尚类书籍。当然,还有巴黎的资源,比如他邀请了自己的好友、插画师 Le Tan 合作。

 

「其实我们最初没有做太多的准备,直接着手工作,一起选面料、做编织。」Dufour 说。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尝试让 ERDOS 看起来更年轻、更多彩,于是就有了采用丝绸印花的第二个系列,并在造型中混搭不同的珠宝,「我的想法都被品牌接受了,而这也是它颇为勇敢的地方。」

 

 

Dufour 任职 8 年后,鄂尔多斯又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2016 年 9 月,品牌在北京 751 时尚设计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绒耀新生」的时装秀,随后这个曾经陪伴过无数人的名字被分拆成了「ERDOS」和「鄂尔多斯 1980」。

 

但是,中国的时尚行业也不同于 8 年前了。

 

2015 年之后,更多的传统本土服装公司加入了转型的队列,采取的举措也包含了任命设计师、举办时装秀、找超模和明星做代言人,以及尝试向更多年轻和高端的商场开设快闪店或常驻型门店。

 

即使早早地设置了艺术总监这样的职位,ERDOS 整体看上去仍是一个规模庞大且在中国各个层级城市开设业务的品牌。结果就是,它无法像许多设计师品牌一样,只靠每年两个系列就能支撑起正常运营。

 

实际上,ERDOS 每年常规发布的春夏和秋冬两个系列里,还包含了相当多的子系列。盛名算起来,每一季里差不多会有 24 个细分的系列。全身心投入在设计和创意的 Dufour,对此则没有清晰的概念。「其实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ERDOS 的创意都以 Dufour 为核心。」盛名说,「但我的角色需要更多地兼顾商业的部分。合作了几年后,逐渐开始有了感觉,我就必须要去帮助他。」

 

 

倘若说 2008 年前后,中国服装品牌的转型以从欧美市场寻找灵感和经验为主导,那么 2015 年之后的情况就变成了侧重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比如,许多传统本土服装品牌纷纷选择和海外留学归国的独立设计师推出合作系列,以此作为转型的砝码。

 

ERDOS 也需要发现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品牌每年春节前后发售的生肖系列,都有来自巴黎的 Dufour 的全程参与,至今他共创作了 13 种不同的动物印花;2018 年的秋冬时装秀则在北京太庙举办,同年又推出强调可持续概念的支线「善  SHÀN」。

 

共同经历的种种变动也将团队之间的默契打磨得更为团结。即使 Dufour 在疫情期间无法前往中国,ERDOS 仍然成功地在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举办了一场庆祝成立 40 周年的时装秀。无数个电话和无数次视频会议,联接了北京和巴黎。

 

「这种默契非常抽象,很难形容。」盛名说,「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很难有人能够独立去完成一个系列。当没有人去跟你商量,没有人替你拍板,你就会知道做出一个决定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最近,由 Dufour 在过去 17 年里做出的种种决定,浓缩成了一个名为「Gilles For ERDOS」的致敬系列。系列里有复刻了 2010 春夏系列的印花,带有面孔图案的经典针织外套,以及他本人最喜欢穿的基本款精纺羊绒针织衫。

 

这个系列不只是为了致敬,更是一次总结。

 

如果要用 3 个词来形容 Dufour 在 ERDOS 任职期间的创作思维,他选择「女性化」「向心性」和「高质量」。而从盛名的角度,他为品牌带来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视角,结合了艺术和服装。「说实话,相较于法国或意大利,我更享受在中国工作。这里有新的事物、新的试验和新的创意。」Dufour 说,「不过,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创意总监。我是一个合作者,通过带有艺术性质的合作,来与别人共事。」

同样延续的还有 Dufour 的工作方法 —— 羊绒不只是一种材质,而是一种展示各种风格和创意的容器。按照盛名的说法,未来品牌将对羊绒进行更立体的挖掘,创造新的排列组合,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她最为期待和喜欢的部分。

 

「他的审美基因将会得到延续,整个品牌沿着他这 17 年的经历,已经打造出了非常鲜明的形象。」盛名说,「这里面有太多的一致性,即使在今天整个市场多元的情景下,他那一部分风格也是不会变的。」

 

ERDOS 的拼接艺术印花羊绒已是品牌的标志性设计,这一将艺术和羊绒结合的技法也在 ERDOS 「邂逅东西 · 情感衣旧」展览中以未完成状态展出。

那什么又是接下来 Dufour 要做的事情呢?

 

他没有道明,但肯定会继续和创意保持近距离接触。周围的人称他是老顽童,永远充满激情,这份激情反过来又被鄂尔多斯珍视 —— 这或许正是他能够与 ERDOS 合作 17 年的原因。要知道如今整个时尚行业里,合作超过 5 年的艺术总监就能称作「老员工」了。

 

但 Dufour 显然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他成了一个品牌的精神领袖。

 

这升华了这段持续 17 年的故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品牌的革新案例,也见证了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17 年光阴足以为一个品牌打好基础。而这也绝对不是终点,反而是更勇敢地走向远方的起点。

 

「时尚就是不断打破人们对美的固有认知、突破设计边界的过程。」王臻在那天晚宴上说,「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可能性与惊喜的探索,源于对世界永不枯竭的爱与好奇,再以勇气与创造力,为消费者的穿着体验注入诗与哲学。」

撰文 – 陈奇锐   编辑 – 于竺   图片承蒙品牌提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T 中文版

不用卷剪辑了!用这个视频Agent输入想法,自动出爆款短视频
« 上一篇 2025-08-12 18:04
他在小红书,仅用一招,帮品牌从0年销到1.2亿
下一篇 » 2025-08-12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