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俱网正在升级中,更多功能与服务,敬请期待!

这里有14家尚未被报道过的创业公司

永远赞美冒险。

徐牧心、施嘉翔

编辑陈之琰

 

在今天,创业公司的自我表达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从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到小宇宙和B站,创始人们精心打造个人IP,分享着他们的增长故事、融资喜讯和产品方法论。这股当下商业世界里的传播浪潮制造了一种“一切皆可被见证”的景象。

然而,这种被高度“策划”和“可见”的创业实践,或许只是整个生态的冰山一角。

在冰山之下,隐藏着更广阔的“水下”世界。那里有无数尚未被详细报道、仅有一轮融资,甚至完全没有融资的早期项目。它们没有被纳入主流的叙事框架。原因显而易见,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对于一家企业、一位创始人报道与否的标准,与其所能带来的流量和关注度息息相关。因为数据早已是媒体自身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依据。

对于我们当然也是如此。

但在与市场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从投资人、FA等渠道了解到了一些水下项目的信息。在与这些冰山之下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发现,在资本与流量将绝大多数目光投向头部项目的同时,仍有更多的人在细小的领域里进行着探索。

这是「暗涌Waves」这篇内容的起点。我们很希望通过它,能为投资行业提供一些有一定价值的一手信息。而我们也更希望它只是一个开始。期待正处在从0到1过程里的创业者与我们多聊聊,将自身信息传递到市场之中。在时代的转型期,在大多数人追求安全与确定的共识时刻,仍然有人愿意投身于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值得被珍视与看到。

毕竟,不论成功与否,冒险才能与创新共生。

寻求报道的创业者可以通过邮箱:chenzhiyan@36kr.com联系我们。

01 Kira.art

· 一句话介绍:Kira.art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照片编辑与分享社区,让用户以更自然的方式修图、加滤镜并表达视觉创意。
· 公司概况:Kira.art 以“让每个人轻松创作和分享美好画面”为愿景,融合了 AI 图像编辑与社交分享功能。
用户既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想要的效果,也能使用 Replace BG、Inpaint、Expand、Redux、Eraser 等多种编辑工具进行精准调整。以“上下文连续创作”为核心设计理念,让每一次修改都在同一语境中自然延续,使修图过程更顺畅、连贯。
在 Kira,编辑与分享的边界被打破,创作过程变得轻盈而直觉。
Kira 当前支持 Replace BG、Inpaint、Expand、Redux、Eraser 等多种图像编辑功能,并以“上下文连续创作”作为核心设计理念,让每一次修改都在同一语境中自然延续。
· 未来发展:未来,Kira 将从智能修图工具发展为一个完整的 AI 图片社区。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生成、编辑、发布、探索与互动,让 AI 成为视觉表达与社交连接的新媒介。
Kira 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由 AI 与用户共同驱动的视觉生态,让每一张图片都能被创造、被分享、被重新诠释。
· 创始团队:创始人陈龙博为抖音早期员工,Tiktok第一名工程师,其余成员来自字节跳动,及英国与美国知名高校,团队兼具产品、算法与视觉设计背景。
· 对标品牌(公司):AI Instagram。
· 商业模式:Kira 采用 Freemium 模式,用户可免费体验基础功能。
· 融资情况:已获数百万美元融资。

02 WetuTalk

· 一句话介绍:轻松且高效的AI口语教学应用

· 公司概况:2025年1月成立,创始团队来自一线互联网大厂,具有在线教育+AI应用复合经验。产品主要面向成人做口语教学,2025年5月开始小范围内测,将于2025年11月上线正式版APP。现有8人团队。

· 未来发展:从中国成人英语市场切入,2年内先后覆盖东亚、北美、欧洲地区用户,并支持多语种教学。最终成为集教学、练习、沟通一体的垂直口语学习平台。

· 创始团队

    · CEO&增长负责人:Steven,多年在线教育从业经历,曾任字节教育、VIPKID高级增长经理;第一批AI应用从业者,曾任国内头部AI应用公司增长负责人;此外还曾负责腾讯、美团增长策略。

    · 产品负责人:Hope,多年线教育从业经历,曾任字节教育产品负责人;第一批AI应用从业者,国内头部AI应用公司社区产品负责人;此外还曾在腾讯、百度担任产品负责人。

    · 工程研发负责人:Levi,原字节跳动国际支付后端负责人,曾负责字节日均千万订单量的系统设计与开发,有丰富的高并发/稳定性保障/监控指标建设等实战经验。

    · 算法研发负责人:Lex,曾任某军工企业大模型算法负责人,github 36k star 开源项目贡献者,有丰富的模型训练、微调及prompt工程经验。

· 对标品牌(公司):Speak。

· 商业模式:基础教学功能免费,增值功能订阅付费。

· 融资情况25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常垒资本投资。

03 MosuMosu

· 一句话介绍为次世界打造的推活(oshikatsu)个性化信息平台,让AI基于你的属性把推活变得无比简单,无比安全。

· 公司概况2025年2月成立,创始团队来自一线BAT大厂,具有Z世代内容创作生态+AI toc应用复合经验。产品聚焦日本市场,深耕青年文化及女性向内容赛道。现有6人全职团队。

· 未来发展:专属于次世代女性的Weverse + SmartNews 的推活版。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

    · Jayde 南洋理工大学 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前BAT大厂市场策略分析师 & PM,连续创业者。

    · 其他团队成员曾就职于字节跳动、小红书、AI六小龙。

   · 除开职业标签外,我们在拍摄中日两种语言的oshikatsu独立电影纪录片。

· 对标品牌(公司):reddit/ Feedly/Flipboard & Weverse。

· 商业模式:MosuMosu采用“酿酒”模式,而非单一“收过路费”。

    · MosuMosu通过AI驱动的会员订阅服务;

    · 活动票务分成、品牌合作广告及周边电商导流,为粉丝提供一站式应援体验。

· 融资情况:天使轮融资。

04 阁楼

· 一句话介绍:一家提供AI心理咨询服务的公司,最新推出了AI心理顾问“Ada”。 

· 公司概况:“阁楼”成立于2021年,是一个以专业心理咨询为核心的线上平台,采用标准化体系(不是简单撮合用户与咨询师的 marketplace),而更像是“线上心理服务公司”,提供一对一视频与文字咨询。他们推出的AI心理顾问Ada则是基于公司前几年积累的 Copilot 系统演进而来。主打低成本、普惠、可碎片化使用的心理陪伴与咨询工具。2024年底,阁楼全面转向 to C AI 产品化,即完全由 AI 面向用户直接提供心理顾问服务,而Ada则被寄予成为心理顾问底层基础设施的希望。

· 未来发展: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约千亿级,但传统模式下心理咨询师水平参差、价格高昂、覆盖率低。AI介入后反而重构供给端,因为AI 使得心理服务的“供给标准化”和“成本下降”成为可能。AI 的优势在“低防御性 + 一致性 + 可复制性”,用户更愿意向 AI 坦白内心(防御低、隐私安全感强)。未来阁楼希望把Ada 打造成心理类 AI Infra,嵌入各类产品,并在海外布局东亚市场,长期来看希望 AI 拥有 empathy 与 ethics,成为“有心的智能体”。

· 创始团队

    · 创始人秋阳本硕毕业于南加州大学(USC)计算机专业,2019 年因为人生转折接触到心理咨询,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产业的问题和市场痛点后,他决定创办阁楼。秋阳的创业逻辑是:从用户痛点出发 → 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咨询体系 → 用 AI 实现普惠与低成本化。

    ·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则是心理学背景出身,负责专业模型与咨询流程搭建。

    · 目前团队核心人员来自心理学、AI算法、互联网产品运营三方面,公司也已有成熟的 Copilot 系统、咨询师标准体系与技术架构。

· 对标公司:Ash(Slingshot),主打 CBT(认知行为疗法)与 DBT(辩证行为疗法)相结合的 AI 聊天式心理顾问,目前已融资 9300 万美元。在阁楼看来,Ash所在的美国市场为 高认知市场,用户了解 therapy 概念,而中国市场为 低认知市场,除了服务本身需要更多的教育行为,更贴近用户心理认知。 – 商业模式:C端走用户订阅制,比如Ada是¥40/220条消息,用低价拉新、降低心理咨询的“试错成本”,提升用户渗透率。B端则走企业 EAP(员工心理关怀计划):嵌入企业微信/飞书成为内置心理顾问。目前阁楼已实现盈亏平衡。

· 融资情况:目前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历史股东为联想之星、阿米巴资本、峰瑞资本等。正进行B轮融资,该轮融资致力于C端增长、出海以及持续打磨产品端。

05 KYMS AI

· 一句话介绍:一家 AI 驱动的招聘智能体平台,通过多个 AI Agent 协同工作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 AI HR 团队。

· 公司概况:创始人柏冰在软件行业从业18年,深度参与RPO(招聘流程外包)与BPO(业务流程外包)工作,他观察到企业”想要的是人,不是简历”,传统依靠人的招聘网络存在能力边界与资源边界的双重限制。随着AI 大模型技术成熟,柏冰看到了用 AI Agent 重构招聘的机会,于是启动创业,利用 AI 帮助企业突破招聘中的”能力边界”和”资源边界”,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 AI HR 团队,实现从招聘需求分析到人才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公司核心产品是由多个 AI Agent 组成的智能招聘系统:需求分析 Agent 理解岗位要求并制定招聘策略,人才寻访 Agent多个渠道并行寻访,面试 Agent 完成候选人能力评估,智能筛选 Agent 实现候选人精准匹配与推荐。系统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B端)和候选人能力画像(C端)的双向理解,实现从需求分析、人才寻访、智能筛选、AI面试到结果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闭环。KYMS.AI上线3个月,服务了近150家企业,覆盖了12大行业,组织了近1.3万场AI面试,积累了2万+候选人档案。

· 未来发展:用AI重构招聘,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AI招聘基础设施。短期完成Agent矩阵搭建,实现招聘全流程自动化;中期构建平台生态,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平台成为”Super HR”并实现能力变现;长期沉淀千万级岗位与人才数据,扩展到更多HR 业务场景,成为AI时代的能力层基础设施。

· 创始团队

    · 创始人柏冰,曾任联想软件公司高级副总裁(SVP),组建并管理过上千人外包团队,服务全球客户超过500家,曾为微软、摩托罗拉、ATOS等跨国企业提供技术及人才服务。柏冰既是招聘需求方,又是人才交付方。

    · 联创团队包括互联网连续创业者、HR领域专家,均为创始人清华EMBA同学,形成”招聘 + AI + 商业化”的互补团队。

· 对标公司:海外对标Juicebox(美国),其产品 PeopleGPT是一个基于AI智能体的招聘匹配平台,通过需求与能力的动态匹配为企业提供RPO服务,主打”AI面试+自动交付人选”,目前在美国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中广泛应用。另一个参考对象是Mercor AI(美国),估值已达100亿美元,同样提供基于AI的招聘匹配和行业BPO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招聘需求量更大、周期更短、流程更复杂,尤其是餐饮、零售、科技等”高频用人场景”,因此在中国市场要更强调 “刚需 + 高频 + 交付结果”,而非通用AI简历匹配。

· 商业模式:核心模式是按招聘结果付费,企业按通过AI Agent“成功招聘人头”付费,而非订阅费。平均收费模式:按 招聘成功人数 × 佣金比 计算。产品收入结构分为按招聘结果结算(类似RPO逻辑)的B端付费,以及C端参与,比如免费面试,但数据进入企业人才库,用于后续复用。后期可延展为:企业付费订阅智能体长期驻场 + 行业数据增值服务+ C 端智能推荐岗位增值服务。

· 融资进展:刚启动外部融资,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

06 智电千帆

· 一句话介绍:AI for Science,用 AI 驱动新材料研发。

· 公司概况:智电千帆是一家通过自研算法、黑尔模拟(化学计算模型)与高通量实验平台结合,为客户提供材料研发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客户为先进制造领域企业(锂电池、高分子、日化、半导体、氢能、光伏等),主要输出是提升研发效率、缩短周期、降低实验成本,并帮助客户突破材料性能瓶颈,与传统“靠经验+试错”的实验研发模式形成颠覆性差异。

· 未来发展:构建“AI for Science”的中国样本——实现AI与实验、算力的融合闭环。

· 创始团队:创始人兼CTO杨昊,是苏州大学教授,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博士,曾参与美国军方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AI化学计算,2019年回国后专注锂电池方向,积累丰富的交叉科研成果。CEO蒋熙与联创程涛都是苏州大学校友。公司的核心技术也是起源于苏州大学教授团队(杨昊、程涛),多年深耕AI+化学交叉方向,过去三四年间,课题组持续承接产业客户研发订单(如宁德新能源、华为瓦特实验室、宝洁),2024年底苏州大学出台“支持教授创业”的红头文件,促成团队在2025年6月独立注册智电千帆公司,公司化运作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自然延伸。

· 对标公司:已经上市的AI制药领域的头部公司晶泰科技、AI药物研发代表英矽智能、国内AI+材料研发方向的明星项目深度原理以及国外计算化学老牌企业薛定谔。但核心差异在于智电千帆聚焦在 AI for Materials / Chemistry 细分领域,而非AI制药,并且技术层面基于自研算法与实验装置并举(“软硬算法闭环”),友商多停留在软件层。目前公司已完成10+真实交付项目,商业化进度领先行业一到两轮。针对对标的公司中,智电千帆的具体目标是成为“中国版Schrödinger + 晶泰科技的材料研发版”。

· 商业模式:主要是toB,面向锂电池、化学材料、日化、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龙头研发部门,收费上项目制服务费 + 算法/实验交付成果付费。目前2025年锁定确定性订单约2000万~3000万元,与多家上市公司签订两年框架协议(含宁德新能源、华为瓦特实验室、宝洁、演绎新材、蔚来等),预计 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 融资进展:正天使轮融资期,投后估值约1亿人民币,40%的资金用于扩建约2000核算力中心,60%的资金补充运营及现金流储备。倾向长期理性资本。

07 越伴动力 Luvbotics

· 一句话介绍:Luvbotics专注于开发创新的家庭型陪伴机器人,致力于打造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 公司概况:成立于2025年9月份,从事机器人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涵盖家庭型陪伴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生态增值应用。

· 未来发展:Luvbotics将持续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有生命感的机器人产品,并将其塑造为家庭的“场景专家”与“情感中心”。

· 团队构成: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于北理工、哈工大、清华、UCSD、TU Delft等海内外知名院校的硕博研究生,产品和研发能力覆盖关节模组、机器人本体、具身交互和决策等。

· 对标公司:Groove X、1x Tech、Figure AI。

· 商业模式:消费级机器人产品销售、订阅服务及生态增值服务。

· 融资情况:获真格基金种子轮投资。

08 PaaaWOW

· 一句话介绍:PaaaWOW 宠物智能项圈,宠物训练生活社区,拉近人和宠物之间的距离。

· 公司概况:2024年成立、已开启KS众筹,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时尚智能宠物项圈,以及全球首款基于多模态AI的宠物健康与情绪项圈。

· 未来发展:计划于2026年年中在各平台销售。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

    · 段宇皓 CEO 来自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 杨阳 CDO 来自保时捷。

· 对标品牌(公司):Fi,tractive,traini。

· 商业模式:硬件销售、软件增值服务。

· 融资情况:2024年种子轮、2025年天使轮(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估值3000万。

09 九间科技

· 一句话介绍:AI驱动的深度个性化学习平台。

· 公司概况:主打产品“课游记”是一款创新的AI学习产品,利用强大的教育内容生成引擎和先进理念,提供高效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智能AI孪生体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深度,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学习内容和实时反馈,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 未来发展:计划深耕AI教育内容生成与互动、学情分析,扩展至更多学科、学段及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构建跨文化、无障碍的学习生态。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李春,北京大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人工智能硕士,前Amazon,Google高级工程师。连续创业者,在第一家创业公司小库科技担任联创&CTO,公司规模达到300人。

· 对标品牌(公司):Duolingo,Khan Academy,斑马AI。

· 商业模式:订阅服务。

    · 个人用户: 提供不同层级的按月/按年订阅服务,解锁全部学科、高级AI讲师定制、深度学习报告、专属游戏化内容等功能。

    · 机构用户 (B2B): 为学校、教育机构、培训中心提供定制化AI教学解决方案、教研平台接入、学生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服务,按用户数或服务包收费。

    · 增值服务 :高级AI讲师/内容定制: 提供更高级的AI讲师形象、特定主题课程包或个性化内容深度定制服务。

    · 线上线下融合: 与实体自习室、夏令营等合作,提供AI辅助教学服务,收取合作费用或佣金。

    · 知识产权合作: 与内容创作者、IP方合作,将其内容或人物形象AI化后引入平台,进行收益分成。

· 融资情况:种子轮融资。

10 彼岸心智

· 一句话介绍:为智能穿戴的品牌客户(如小天才、小米)提供解决方案。

· 公司概况:成立于2021年,位于深圳南山,技术来源于中科院心理所。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基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情绪识别算法,主要业务是为智能硬件设备提供情绪识别算法。目前国内头部品牌的穿戴设备的情绪功能基本都是彼岸心智的算法。

· 未来发展:目前公司正在筹备智能硬件出海,目前规划了一款消费级的情绪硬件,主打正念冥想和疗愈赛道。预计26年1月份上市。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孙海洋 ,中科院心理所应用心理硕士,深圳市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多年心理设备和情感计算领域运营经验。硕士毕业在中科院下属的一家创业公司做市场工作,工作三年后自主创业。

· 对标品牌(公司):CyweeMotion。

· 商业模式:算法授权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双擎驱动,目前以2B业务为主,同时公司在规划消费级的智能硬件。

· 融资情况:2023年获中科天使基金天使轮投资。

11 BDF

· 一句话介绍:来自新加坡的精华全球品牌。

· 公司概况:一个来自新加坡可持续的护肤品牌,当前核心产品形态为胶囊,强调分区抗衰和以油养肤的理念。拥有自有配方和专利,其胶囊由文莱皇家药厂独家生产,采用药品级GMP标准,非胶囊类产品(如水剂)在新加坡自有GMP工厂生产。产品设计方面注重情绪及感官体验,如使用马卡龙色系,新加坡铁盒及藤编工艺、护肤SPA级香氛体验,以及结合南洋风情的内容创作。

·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基于自主研发和高端供应链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为主,线下分销为辅”的品牌零售模式,值得期待的是,品牌未来会考虑全球开店模型,多元化渠道结构体系。

· 未来发展:以大中华市场为主,逐渐形成以东南亚(越南、印尼等)和欧洲(法国等)为多元市场的全球化品牌发展策略。品类上将基于专业药厂体系及全球供应链能力,未来计划向健康食品/口服美容(Wellness) 领域延伸,希望复制FANCL“健康食品+护肤品”的商业模式。

· 创始团队

    · Kris:新加坡合伙人,品牌第二代接班人。负责新加坡及海外市场、以及工厂管理。其家族自1979年起在新加坡经营化妆品代工工厂。

    · Cathy: 负责中国市场的全面运营,包括产品开发、上市、营销等,2016年与Jeff(数年欧莱雅研发及配方师)及现合伙人团队创立枫缇。

· 对标品牌:产业结构对标FANCL,欣赏其“健康食品+护肤品”的商业模式,围绕女性美丽与健康(Beauty and Wellness)进行业务布局。品牌调性对标Lush,希望像Lush一样,让护肤过程充满趣味性、探索感和愉悦体验,避免无聊。品类开创者对标伊丽莎白·雅顿,雅顿是胶囊品类的开创者,但希望打造一个更年轻化、包装和产品线更符合当代精致妈妈和出行需求人群的“雅顿”。

· 融资情况与融资需求:在过去的9年里,BDF没有进行过任何外部融资,而是依靠自身业务现金流发展,目前正首次寻找外部融资,希望引入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方,比如拥有东南亚或欧洲市场运营经验和资源的机构,能帮助其国际化扩张。或者在健康食品领域有布局和资源的机构,能帮助其实现品类拓展。融资规模约在500万美元左右。

12 Norman Walsh

· 一句话介绍:一个拥有65年历史的英国鞋履品牌,被收购后正布局成为全球化品牌。

· 公司概况:Norman Walsh在1960前前后成立,由田径训练鞋起家。它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始终坚持在英国本土拥有并运营自己的工厂,进行生产制造,其“英国制造”的身份和手工制鞋工艺是其重要资产。2018年起,Norman Walsh将部分产品引入中国生产,并仅限在中国市场销售,但却在疫情期间陷入经营困难。Norman Walsh目前的主理人Charlie曾是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长达32年的代理商,将中国业务做到年销售额约1亿人民币。2023年底,Charlie以个人资金完成了对Norman Walsh品牌100%的全面收购,包括品牌本身和其英国工厂。收购的主要动机是掌握品牌全球所有权,避免作为大代理商却受制于人的风险。

· 未来发展:首要目标是改变目前营收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现状,将品牌发展为真正的全球化品牌。重点发力欧洲、日本和美国市场。产品线上计划复活品牌历史上的公路慢跑鞋和登山越野鞋系列,与现有的复古系列形成强大的产品组合,对标New Balance等综合运动品牌。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

    · Charlie,一位连续创业者,第一次创业是 在美国创立了一个全新的鞋履品牌,于2016年被一家韩国集团收购。

    · 目前的团队成员几乎全为外籍专业人士,旨在利用其背景和资源攻克欧美日等主流市场。譬如创业总监是英国人,常驻东京,负责视觉和产品总控;设计师则是德国人,前PUMA设计师;开发经理则是在Norman Walsh工厂工作了30年的英国人。

· 对标品牌:主要对标New Balance,因为其是一个成功的综合性运动鞋履品牌,产品线覆盖复古、跑步、越野等。Norman Walsh计划复兴的公路慢跑鞋和越野鞋系列,正是为了构成类似NB的产品矩阵,与其在相同领域竞争。在细分领域,也会参考如Salomon(萨洛蒙)、Hoka等专业越野鞋品牌。

· 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以直营模式为主。线下开设品牌直营店(如已在上海开店),线上也以直营电商为主。这是其目前最成熟、营收贡献最大的市场。海外则以批发模式为主,通过当地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销售。

· 融资情况:在被收购前,Norman Walsh作为家族企业,从未进行过外部融资,因为是全资收购,目前公司也没有外部投资方。而目前Norman Walsh正较为佛系地寻找约800万美元的外部融资,资方的理想画像是欧洲的家族基金或拥有深厚产业资源的投资方,希望其在欧美日市场有强大的零售网络和人脉背书,能帮助品牌全球化。

13 埃逻科技

· 一句话介绍:VIBE CREATING——AI 驱动的氛围造物系统,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 AI 交互、结合“乐高级”模块化组装,实现从 0 到 1 的实体硬件创作体验,开启人人皆可造物的新时代。

· 公司概况:由哈佛大学与 MIT 团队创立,是一家专注于 AI + 创造科技(AI Creation Tech) 的创新公司。公司以 “AI搭积木” 为核心理念,致力于让 AI 成为人类的创造伙伴,帮助用户将脑海中的灵感,通过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可制造的实体作品。旗下核心项目 VIBE CREATING 是一个融合 AI设计引擎 + DIY内容电商平台 的一体化系统,让用户只需“描述 → 组装”两步,即可完成硬件创造。

· 未来发展

    · 短期(1-2年)建立 AI DIY 创造平台原型:实现自然语言到3D模型生成与构件推荐;推出 构件硬件系列(VIBE Pack),覆盖电子、机械、结构三大类;联合 MakerSpace、高校与K12机构,布局教育创客市场;

    · 中期(3-5年)建立 AI造物社区(Vibe Community),用户可创作、分享与复刻他人作品;实现 线上AI生成 + 线下智能制造闭环(3D打印、CNC、SMT贴片全自动生产);推出 AI智能玩具与创客硬件套件,进入家庭与亲子创作市场;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谢佳豪(Lanson Xie),创始人兼CEO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硕士,MIT Media Lab 创客空间助教。

· 对标品牌(公司):乐高 LEGO、拓竹 CyberBrick、Roblox。

· 商业模式:SAAS + 构件电商 + 平台创作者激励抽成。

· 融资情况:种子轮融资。

14 偶的科技

· 一句话介绍:嗅觉智能定制和多感官体验融合。

· 公司概况:偶的科技成立于2024年,目前方向是ai气味定制和分发的智能硬件,愿景为从嗅觉出发,基于前沿技术和文化拓展人类感官体验的边界。

· 未来发展:用偶的roboshop的气味定制技术和新线下分销模式重塑香水行业的成本结构和奢侈品叙事,并以智能定制、场景化、视听嗅结合等新产品形式革新人们的嗅觉感官体验。

· 创始团队/主理团队

    · 创始人张宇凡上海科技大学大二休学,技术、商业、哲学复合背景的连续创业者;

     · 创始团队为软硬件、设计、调香等背景的00后休学创业者;

   · 合伙人&天使投资人杨中磬曾有成功的创业退出经历,在 OneGarnetGroup 全球执行经理任职期间推动诸多顶级客户合作并锁定超五亿人民币利润。

· 对标品牌(公司):PopMart。

· 商业模式:以香水定制体验机器人的新开店形式快速扩张并极低成本转化线下流量,建立最广泛的香水用户标签化数据平台并构建最精准的用户模型,从而孵化新嗅觉体验产品和生态。

· 融资情况: 2025年3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暗涌Waves

知名美妆上市企业暴跌1618%!
« 上一篇 2025-11-06 14:38
法国打压无效?Shein在一片骂声中继续大赚特赚
下一篇 » 2025-11-06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