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些AI岗位;想找工作的同学可联系,急缺高级产品经理
关注公众号,回复1,与我交个朋友吧
今天受邀参加钉钉的产品发布会,全程体验可说:非常丝滑…

首先,机酒是钉钉帮忙定的,昨晚到机场工作人员就直接给送到酒店了,酒店环境也很舒适,体验感拉满,这里要给钉钉工作人员点赞!
当然,这里更重要的还是发布会内容:

前菜
结合现场信息,先概述下看到的内容给大家尝尝鲜。上午场简单开场后接的是钉钉生态下的三个典型案例:
-
第一个是钉钉生态赋能直播电商; -
第二个是钉钉生态赋能工业制造; -
第三个是钉钉在全球化上的应用(陈乡帅的台风很好,给了为什么选钉钉的原因务实听劝);
这三个案例是精心挑选的,先是最前沿的直播电商,再是较为传统的制造业,钉钉都可以表现得很好,最后还展示了其在全球化上的布局,这部分吸引的是最近很多AI出海的玩家。
案例分享的时间很短,看不出太多的门道,总的来说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然后叠加了很多AI特性,是标准的行业+AI案例,只不过这里变成了行业+钉钉AI生态。
主菜
前菜结束后,钉钉CEO无招闪亮登场:


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简单归纳下为:秀肌肉,展示了一些产品,也展示钉钉在智能办公一块的决心,并喊出了口号,AI时代的工作方式,让企业0门槛进入AI时代,共生这个词别有深意,我们后面会提到。
钉钉ONE:AI新入口

钉钉ONE是这次重点推的功能,类似AI秘书,完成功能总结、排序、推荐,感觉主要解决的是大家除了看消息、组织架构,几乎不用办公IM系统的问题。
事实上钉钉ONE是整个钉钉的AI入口,他们想要用这个方式去重构用户办公习惯:
DingdTalk A1:语音助手

这是个好东西,主要是想将各种办公领域的离散信息集合到一起,信息收集起来了才会有后续的AI分析,如图所示,AI的困难重来都是数据收集:

只要数据收集起来,整理、清洗后,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医疗场景也有类似的工具:微软的Nuance,一款用于医患问诊交流的系统。
只不过这里会涉及大量的隐私问题,并且对技术要求较高,这背后的底气是阿里的语言模型:钉钉AI听记。
钉钉AI搜问


这个功能的背后是钉钉的全家桶体系,包括IM、文档等全部得进体系,当前只有钉钉、飞书、企微 有条件能做到。
其中有生成的准,需要知识图谱功能,这块阿里早有布局:
AI表格


上面几个内容,虽然宣传上很舒服,但对于各个公司来说可能还需要慢慢适应,但是AI表格这个却是影响很大,这个比较重要,我们后面再说吧…
下午是多分会场,可以挑选感兴趣的接触,主要是由一些实践组成,我这边晚上再给大家做报告。这里先结合上午场的内容,说下这场发布会背后的行业生态:
unsetunset生态位之争unsetunset
飞书下重注
一个多月前(7月9日)2025飞书未来无限大会,飞书很多AI产品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
-
AI知识库产品:飞书知识问答; -
智能会议助手:飞书AI会议; -
企业级AI应用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飞书Aily; -
….
当然,最为浓墨重彩介绍的还是多维表格,因为其月活快突破1000万了。
近来多维表格可以脱离飞书体系运行,无论是基础使用数据还是跨越生态战略,都意味着一件事:飞书对于用多维表格去吃掉OA份额这件事非常热衷!
除此之外,飞书觉得似乎还不够,7.25凌晨,他们直接把Coze开源了。
从我这边多个Agent平台使用体验来说(Coze、Dify、FastGPT、n8n),Coze是最好的!虽然当前属于阉割版本,未必适用于私有化部署,但门槛是真的低。
然后分享一个人才战略信息:前几天腾讯云的哥们(中层干部)找到我,我以为他又要给我推坑爹的产品,却不曾他在忽悠我用火山引擎,一问才知道他乃至很多腾讯朋友都去字节了…
同时,之前做文心一言的一些销售,最近联系下来居然也去了字节,工作是推广字节的AI产品!
最后是一些其他数据:
-
国内销量前30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60%在使用飞书; -
六家上市茶饮品牌中,5家在使用飞书(渗透率83.3%); -
市值前10名的上市国货美妆品牌中,7家在使用飞书;
种种迹象表面:飞书在办公软件领域正在持续加码,整体Office市场份额不稳,硝烟四起的节奏啊!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如果是无招,在产品发布会前夕,团队想在12点下班,也估计是不可能的…
腾讯悄悄更新
与此同时,一直被大家嘲笑的企微体系也没闲着,最近他们做了一些更新:8.19 企业微信5.0发布,新增AI智能总结、智能搜索、智能机器人等功能。
作为最难用的IM+办公产品,这次企微将重心放在了AI与办公协同上,而这里的拳头产品很值得回味,没有错,他依然是智能表格:

至此,飞书多维表格、腾讯智能表格、钉钉AI表格,全部盯上了Excel那点份额…
正常来说,企微的整个更新虽然很不错,但跟飞书、钉钉一比就真的差点意思了,反正我周围是没看到有公司使用企微的,除非是需要直接与客户微信聊天!
换个说法:企微是有可能做成事实上CRM体系最强的,因为用户都用微信,而后他们可以以此做延伸,甚至可以降维打击钉钉与飞书。
比如,第一个分享人是B站up主迷瞪,他们付费客户数万人(数万还是数十万,我没听清楚),这些客户全部使用的是微信,但他们却选择了钉钉体系而不是企微,背后原因值得玩味…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体验要更用心,产品要成体系…
以下是三者AI 办公产品映射图:

可以看到,三大体系该有的都有,甚至这些应用最终都会指向其最根本的云服务: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以及程序员伙伴AI编程:qoder与trae,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后,这里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很看重AI表格?我这里可能有个暴论…
unsetunset知识库无用unsetunset
得益于AI的如火如荼,Coze、Dify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并且其落地的最好场景就是:AI知识库。
只不过,就我去年做AI+管理接触过的30家公司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认知:AI知识库是伪命题。
因为很多公司根本不写文档,另一些公司写了文档也没人看。这些公司用Coze、Dify搭建知识库,更多像是一个AI项目尝鲜、或者受迫于竞争对手都在做,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都会用Excel,每个公司最为重要的数据,一定会存在于几张表格!Excel扮演着事实上的知识库角色。
去年我看见了一家做零售的公司只靠一张Excel撑了8年,他们对Excel的使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最后他们切换系统的时候,同一张工作簿里嵌套 2700+ 公式、40 万行数据、20 多个隐藏列!
所以,这里的真实情况是:就算是不写文档的公司,也一定是需要一个工具来:分散采集数据——再合并——再展示检索。
之前,Excel扮演着这个数据收集工具的角色,但他在多人协作这里做得不好,公司需要大家都用一张Excel,但并不希望大家看到的东西一样,这涉及了复杂的权限管理,比如:
一个公司能不能用一个Excel做公司人才库呢?当然是可以的,但里面的工资条信息如何隐藏却成了很大的问题!
后续AI表格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还和IM系统做了深度集成,相当于给“Excel”来了个巨大升级。
综上,钉钉、飞书、企微都想用这套“Excel”(AI表格)去吃掉各个公司所有的OA份额。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其实AI表格的本质是OA。
unsetunsetAI Officeunsetunset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AI表格呢?
可以简单的将AI表格比作Excel的高级形态,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着眼于数据逻辑的低代码平台。
事实上,我两年前也做了个类似的表格产品,他与AI表格功能类似(体验远没有他好):


他包含很多功能,比如:各种权限控制,各种提交日志,各种定时任务,各种表关联,可以认为他就是一个简单可编程数据库!
我可以用他实现一个公司全链路业务系统,很复杂的SOP,以下是主体框架:

有了AI表格,我们就不用写代码了,这会大大降低OA系统的成本,AI表格用新方法解决了很多老问题,让效率变高了。
只不过,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AI表格的门槛并不高,因为我这种草台班子都能做。所以这里值钱的重来不是工具而是业务,AI表格作为低代码平台,他替换的是工具的部分,业务依旧需要人梳理!
如何帮助各个公司更好的梳理业务,可能是钉钉、飞书、企微最大的问题。
unsetunset最后一公里问题unsetunset
AI表格作为工具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也切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他并不是业务系统最终呈现的形式。
与Coze平台类似,他只是工具,你要实现一个Agent还是得自己一点一点的梳理工作流,自己去编排、调试。
AI表格面临真正的问题,是我去年遇到的、也是各个企业正在遭遇的问题:中小型公司根本没能力自己梳理SOP,他们说不清楚自己需求。
举个例子:CRM体系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了,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就是用不好(抛开管理问题),这里最核心的原因是:每个公司都有一套适应于自己业务的SOP!
所以采购来的CRM系统需要各种定制化修改才能满足企业需求,但企业过两个月SOP又变了,这时候再要求第三方改就会各种扯皮,最终的问题全部会体现在价格上。
于是乎,企业方发现成本高了就要自己研发,但是他们会发现自己连梳理出一套SOP都费劲。老板们倒是能梳理,但他才没那个闲工夫,于是只能要招资深的产品和技术,最终成本好像更高了…
所以这里问题是:如果用AI表格来解决这一切,他降低了上述哪部分成本呢?答案是写代码的成本。
为什么是写代码的成本呢?因为去梳理SOP的这个人,和去用多维表格实现系统的“程序员”,这些角色一个都少不了…
以上就是AI表格所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从侧面也反应一个情况:
有价值的是KnowHow而不是工具,虽然这里的AI表格确实提升了部分效率;另一方面他让一般的工具软件公司更难赚钱了,企业会因为代码给出高定价,但如果你用AI表格做实现,那就对不起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钉钉提出了AI表格助理,其背后其实是用Agent的思路来降低KnowHow的成本,只不过杯水车薪…
unsetunset结语unsetunset
如上所述,飞书在加码,企业微信在偷偷发育,今天钉钉也亮出了自己的砝码。
其实对于他们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产品的体验上的差异可以很快补足,所以同质化的部分必定会很严重。
所以,最终拉开差距的我认为是三大云平台跟各个软件公司实施公司的关系,也就是谁可以调动更多的 传统/个人/AI 玩家参与其中:
-
比如了解CRM、HR体系的厂商愿意放弃代码拥抱他们的生态; -
比如我们这些自媒体个人愿意使用他们的产品;
毕竟,公司方面其实缺少判断力,只要各个KOL吹起风来,产品体验也不拉跨,那么还是专业的人说了算。
比如,去年在我用AI表格做了电销体系的后,我拿着案例忽悠一个成一个,没做的原因是因为钱的问题,钱的问题只要规模大了自然就解决了。
只不过,三大平台如何与各种大B、小B开发者合作,这中间有各种利益划分的权衡,也是展开更深层次较量的开始…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叶小钗公众号,查看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个人微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叶小钗